获认可 | 碧兴物联创新型数智化监测方案亮相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研讨会

2025-10-17

2025年10月15-16日,第五届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以“立体感知,数智赋能: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新格局”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科研院所、高校及环保企业的千余名代表。碧兴物联携系列创新型生态环境数智监测产品与核心技术亮相并引发广泛关注。

聚焦数智转型

     碧兴物联携多款创新产品参展

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主办,会议核心为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支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2.0 版建设。

作为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的践行者,碧兴物联在会议现场展示三款产品体系:

一是智慧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基于 “三化一小” 理念开发,搭载边端AI智能识别,实现分析仪至平台全流程智能管理;

二是地下水智能采样及监测系统构建 “采样 - 运输 - 监测 - 管理” 一体化全封闭数智化管理体系,采样深度可达 300 米以上;

三是生态环境大数据智能感知监测系统突破传统监测局限,实现空天地水全要素协同监测与碳汇精准评估。

多光谱检测引关注

     获生态环境部监测司领导认可

在会议现场的展览交流环节,碧兴物联重点推介了自研的新一代化学+多光谱融合法的智慧水质监测设备。该设备创新性集成紫外 - 可见 - 红外多光谱融合技术,既能有效减少对化学法的依赖,实现分钟级快速检测,又能与传统化学法形成高效互补(传统化学法监测通常需4小时检测一次,期间会出现数据断隔),而新一代设备恰好能填补这一关键空档,通过连续性的监测输出,让水质数据更完整、动态地反映实际水体状况,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兼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张大伟到访展位,详细了解了该设备技术原理与应用效果,并给予高度认可,同时他还以大气监测作类比:“大气监测领域的光谱技术已实现应用,碧兴物联将光谱法创新应用于水质监测,既契合数智化转型方向,又解决了传统监测“耗时久、耗材高”的痛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这一认可不仅肯定了碧兴物联的技术创新方向,更印证了光谱法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价值——其无需频繁更换化学试剂、可实时动态监测的特性,能有效支撑 “全域感知、智能高效” 的国家监测网络 2.0 版建设需求。

    技术落地多场景

          助力监测数智化升级

碧兴物联此次参会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与行业专家、同仁共探监测转型路径的契机。未来将持续以 “一体化、数智化、国产化” 为方向,深化数智化解决方案、AI大模型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2.0 版建设提供更坚实的装备与技术支撑。

依托20年行业技术积累,碧兴物联的数智监测方案已在多个重点项目中落地应用:深圳生态红线项目通过其大数据智能感知系统实现生态全要素动态评估;福建环境监测中心站则通过智慧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提升水质监测预警与溯源效率;水利/环保部门、杭州及大湾区的地下水采样监测项目,验证了系统可满足多种复杂场景的应用并可实现地下水采样和监测一体化管理。这些案例均体现了 “降本、增效、数智效率化”的核心价值,与本次会议 “数智赋能监测” 的主题高度契合。

大会还设置了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理论、智能感知新技术装备、数智化集成创新等7个专题分会场。碧兴物联的技术专家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分享公司在智能传感、数据融合与AI算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实践成果,展现了企业在推动环境监测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创新实力。


来源:碧新物联